抑郁症 Aaron T. Beck, Brad A. Alford 机械工业出版社【正版书籍】 pdf epub azw3 2024 下载

抑郁症 Aaron T. Beck, Brad A. Alford 机械工业出版社【正版书籍】精美图片

抑郁症 Aaron T. Beck, Brad A. Alford 机械工业出版社【正版书籍】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111472285
  • 作者:Aaron Beck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11
  • 页数:388
  • 价格:62.2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2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4-12-01 02:03:01

寄语:

【热销推荐,正版现货,全国三仓就近发货,物流快捷,欢迎选购!】


内容简介:

这本心理学经典著作,是认知治疗学派创始人贝克教授的代表作。

40多年前,阿伦•贝克这本开创性的《抑郁症》第1版问世,首次从临床、心理学、理论和实证研究、治疗等各个角度,全面而深刻地总结了抑郁症,毋庸置疑地成为抑郁症领域一座不可逾越的丰碑!不论是从生物学、心理学、医学、精神病学领域,还是想了解抑郁症的症状、原因、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理论依据、对比试验、临床案例……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时隔40多年后这本书首度更新再版,除了保留第1版中仍然适用的各种理论,更增强了关于认知障碍和认知治疗的内容,详细讨论了导致抑郁症的各种情绪障碍类别,并有关于药物治疗作用、心理治疗等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认知疗法在预防抑郁症愈后复发上的价值。

贝克发现负面图式和自动思维可以引发痛苦的情绪状态,认知疗法的重点在于矫正来访者的思维扭曲,运用重新归因、三栏笔记法等实用技术,帮助来访者消除消极的自动想法,重建认知结构,其形式积极主动、结构化并且见效快。它吸取了行为科学的理论与分析心理学的技术而日趋完善和系统化,成为当今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当中主要运用的一种方法。

贝克教授从验证精神分析对抑郁症的治疗效果入手发现和创立了认知行为疗法(CBT),经过大量的实证研究证明了认知行为疗法对抑郁症的效果与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效果相当,长期效果以及降低复发率方面甚至优于药物治疗。这本《抑郁症》就是贝克教授的代表作,从20世纪70年代出版到这次的第2版,40年来一直是CBT最经典的著作,也是每个CBT学习者的必读著作。贝克教授创立的认知行为疗法,发展到今天已经不仅仅是对抑郁症有效,对各种焦虑障碍甚至是人格障碍等都有较好的效果。

——王建平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临床与咨询心理研究所教授


书籍目录:

译者序

翻译团队

第2版序言

第一部分 抑郁症的临床方面 //1

第1章 抑郁症的定义 //2

抑郁症的悖论 //2

抑郁症的患病率 //3

不同类型和年龄的人的患病率和严重性 //4

抑郁症的描述性概念 //6

抑郁症的语义学 //7

抑郁症和正常情绪 //9

第2章 抑郁症的症候学 //11

目前的系统性研究 //11

主诉 //12

症状 //14

情绪症状 //16

认知表现 //21

动力性表现 //25

植物性和躯体性的症状 //31

妄想 //34

幻觉 //36

临床测试 //36

表象 //36

迟缓 //38

焦虑 //39

症状群的差异 //39

儿童和青少年 //39

文化差异 //40

第3章 进程和预后 //41

作为一种临床疾病的抑郁症 //41

抑郁进程和结果的重要性 //42

系统性研究 //42

发作点 //45

复原和慢性发作 //46

持续时间 //48

复发 //50

发作间歇期 //51

内因性抑郁和神经性抑郁比较的结果 //53

精神分裂症者的结局 //53

自杀 //54

慢性抑郁的预测因子 //56

本章小结 //58

第4章 情绪障碍分类 //60

官方术语 //60

分类系统的来历 //63

分类的信度和效度 //63

二分法和二元论:过去和现在 //64

内源性与外源性抑郁 //64

自主性与反应性抑郁 //65

焦虑性与迟钝性抑郁 //65

精神性与神经性抑郁 //65

内源性和外源性抑郁 //65

内源性-外源性模型的起源 //66

“大辩论” //67

内源性抑郁和反应性抑郁之间的区别 //67

系统研究 //68

抑郁等价物 //72

继发于躯体形式障碍的抑郁 //73

第5章 精神性和非精神性抑郁的对比 //75

“精神神经症”的抑郁反应 //76

定义 //76

概念的演化 //78

伴有精神特征的严重抑郁(精神性抑郁反应) //80

病例1 //81

病例2 //81

病例3 //81

现代的诊断 //84

第6章 躁郁症 //85

历史和定义 //85

双相情感障碍目前的诊断标准 //87

躁狂症与抑郁症的关系 //88

躁狂阶段的症候学 //89

情感的表现 //90

认知表现 //92

动机表现 //93

生理和营养的表现 //94

躁狂阶段的行为观察 //95

躁狂-抑郁行为的周期性 //96

躁狂-抑郁症患者发病前的人格 //97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97

分类的问题 //97

目标成就和躁狂的症状 //98

第7章 更年期抑郁症 //100

概念的由来 //100

病因 //101

年龄 //102

症候学 //103

发病前的人格 //105

本章小结 //106

第8章 分裂情感障碍 //107

定义 //107

概念的发展 //108

紧张症和躁郁症 //108

急性情感性分裂精神病 //111

急性精神分裂症 //112

关于修订诊断的研究 //112

抑郁和精神分裂症的不同点 //113

预后 //116

精神分裂症的情感因素和预后 //116

目前分裂情感性障碍的分类 //118

本章小结 //123

第二部分 抑郁症的实验方面 //125

第9章 抑郁症的生物学研究 //126

早期研究 //126

躁郁症和体质 //128

躁郁症的遗传性 //130

同卵双生子的研究 //130

分开抚养的同卵双生子 //131

家谱研究 //132

小结 //134

抑郁症的生物化学研究 //134

早期研究(1903~1939年) //134

近期研究(1940~2004年) //136

内分泌研究 //141

类固醇代谢 //141

甲状腺功能 //144

自主神经功能 //144

醋甲胆碱作用下的血压反应 //144

唾液分泌研究 //146

神经生理学研究 //147

镇静阈值 //147

解剖学研究 //148

神经营养和神经发生理论 //150

肌电图研究 //151

睡眠的脑电图研究 //151

脑电图唤醒反应 //155

新近的儿童和青少年研究 //156

神经心理学研究 //157

本章小结 //158

第10章 心理学研究:检验精神分析理论 //159

早期的心理功能测试 //159

心理运动能力 //159

概念能力 //160

知觉阈限 //161

歪曲的时间知觉 //161

歪曲的空间知觉 //162

早期的实验研究 //162

家庭背景和人格 //163

自我概念 //165

贝克对抑郁症的系统研究 //166

心理动力学因素 //166

贝克研究的历史 //167

检验假设 //169

并行研究 //175

言语材料中的认知模式 //175

纵向研究 //175

抑郁症病人在梦中的模式 //176

童年时丧失父母和成年时患抑郁症 //183

抑郁症中的认知歪曲 //187

后记 //197

第三部分 抑郁症的理论方面 //199

第11章 抑郁症的理论 //200

行为主义理论 //200

认知与进化理论 //201

精神分析理论 //202

攻击性抑郁症 //204

抑郁症中的口欲 //205

心理动力学和心理理论 //205

存在主义理论 //206

神经学理论 //207

神经心理学理论 //208

生物化学理论 //208

动物模型 //209

情绪发泄 //210

第12章 精神病理学与认知 //211

抑郁症的基本三元素 //213

对个体经验的负性解释 //214

对自我的负性看法 //216

负性期待 //217

情感反应 //218

认知的首要性 //219

动机的变化 //221

躯体症状 //223

躁狂及其他精神障碍中的认知 //224

精神障碍的认知分类 //227

神经症 //227

精神病 //230

本章小结 //230

第13章 贝克抑郁理论的发展 //232

抑郁倾向 //232

永久概念的形成 //232

价值判断与情感 //233

特定易感性 //234

抑郁的沉积 //235

特定压力 //235

压力-抑郁链中的基因影响 //237

非特异性压力 //239

其他影响因素 //239

遗传风险、前期抑郁发作与慢性压力 //240

抑郁的人格结构 //240

关于认知构造的文献 //241

图式的定义 //241

图式的识别 //243

抑郁中的图式 //243

模式与心理病理学 //244

扭曲与误解 //245

固着(反刍) //245

客观性的丧失 //246

情感与认知 //247

反馈模型 //248

第四部分 抑郁症的治疗 //251

第14章 躯体治疗 //252

药物治疗 //252

三环类药物 //253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254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255

抗抑郁药处方模式 //256

副作用 //257

兴奋剂 //257

锂 //258

目前使用的三环类抗抑郁药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260

治疗耐药性 //261

60岁后的治疗 //263

研究问题和争议 //263

风险与效益的问题 //265

安慰剂效应的争论 //266

抗抑郁药物的副作用 //267

电休克疗法 //269

未来的发展方向 //272

第15章 心理治疗 //274

早期的方法 //274

支持性心理治疗 //276

保证 //276

修通和宣泄 //276

指导和环境的改变 //276

精神分析和精神分析治疗 //277

针对抑郁症的心理治疗 //278

人际治疗 //278

慢性抑郁症的IPT //279

老年人群的IPT //280

认知疗法 //280

公式化和概念化 //280

结构和策略 //281

人际方面的改变 //283

认知技术 //288

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药物和心理疗法 //298

预防自杀 //300

预防复发 //300

心理变化过程 //301

第16章 抑郁症治疗的评价:随机对照实验 //303

结果和随访数据 //303

随机临床实验 //303

生态效度和随机临床实验 //311

预防复发 //313

总体结论 //319

未来研究的问题 //319

卷尾语 //321

附录 负性梦的计分说明//324

参考文献 //331


作者介绍:

阿伦•贝克

(Aaron T. Beck)

著名的心理学家,宾夕法尼亚大学精神病学名誉教授,认知治疗学派的创立者,被誉为“美国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五位心理治疗师之一”。贝克观察到抑郁的人具有错误或扭曲的思维模式,由此开创了区别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的认知疗法,用纠正“认知信念歪曲”的方法治疗抑郁症,获得了广泛的认同及应用。他还创办了贝克认知治疗与研究学院,将认知疗法广泛应用于抑郁、焦虑、药物滥用等临床治疗中,并开发了包括“贝克抑郁量表”在内的多种应用广泛的心理测量量表。贝克教授获得的奖项和荣誉众多,包括素有“美国的诺贝尔奖”之称的基础医学研究“亚伯雷斯克奖”(Albert Lasker Award),著述了17本书和500多种其他出版物。

布拉德•奥尔福德

(Brad A. Alford)

斯克兰顿大学心理学教授,与阿伦•贝克合著多篇关于抑郁症和认知疗法的著作。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这本心理学经典著作,是认知治疗学派创始人贝克教授的代表作。

40多年前,阿伦•贝克这本开创性的《抑郁症》第1版问世,首次从临床、心理学、理论和实证研究、治疗等各个角度,全面而深刻地总结了抑郁症,毋庸置疑地成为抑郁症领域一座不可逾越的丰碑!不论是从生物学、心理学、医学、精神病学领域,还是想了解抑郁症的症状、原因、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理论依据、对比试验、临床案例……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时隔40多年后这本书首度更新再版,除了保留第1版中仍然适用的各种理论,更增强了关于认知障碍和认知治疗的内容,详细讨论了导致抑郁症的各种情绪障碍类别,并有关于药物治疗作用、心理治疗等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认知疗法在预防抑郁症愈后复发上的价值。

贝克发现负面图式和自动思维可以引发痛苦的情绪状态,认知疗法的重点在于矫正来访者的思维扭曲,运用重新归因、三栏笔记法等实用技术,帮助来访者消除消极的自动想法,重建认知结构,其形式积极主动、结构化并且见效快。它吸取了行为科学的理论与分析心理学的技术而日趋完善和系统化,成为当今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当中主要运用的一种方法。

贝克教授从验证精神分析对抑郁症的治疗效果入手发现和创立了认知行为疗法(CBT),经过大量的实证研究证明了认知行为疗法对抑郁症的效果与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效果相当,长期效果以及降低复发率方面甚至优于药物治疗。这本《抑郁症》就是贝克教授的代表作,从20世纪70年代出版到这次的第2版,40年来一直是CBT最经典的著作,也是每个CBT学习者的必读著作。贝克教授创立的认知行为疗法,发展到今天已经不仅仅是对抑郁症有效,对各种焦虑障碍甚至是人格障碍等都有较好的效果。

——王建平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临床与咨询心理研究所教授


精彩短评:

  • 作者: 老实巴交 发布时间:2021-02-18 15:39:33

    对于作者,首先认识是他的影视作品,印象上一部电影应该是“一代宗师”,和王家卫合作,台词写的很好。

    这部作品是作者早年的短篇小说集,多是描写北大荒上山下乡那个年代的记忆。现在年轻一代的看起来,应该是荒唐而不可理解的年代,但它们就真真切切的在小说里,看到了足迹,看到了倒影。

    想找作者的电影剧本,可能版权,新的作品没有。

  • 作者: 济贫院长正太喵 发布时间:2017-12-19 21:19:16

    教科书,什么都讲,什么都不精

  • 作者: #瞬间收藏家# 发布时间:2016-06-28 11:47:55

    确实是教材的体例……我的症状几乎都是轻度的,好开心!2016.5.31

    9想读 2016-06-08 在读

  • 作者: nothing传叔 发布时间:2016-05-31 00:14:55

    标准教材,条条杠杠,面面俱到,翔实可靠。。。

  • 作者: 非乌龟 发布时间:2016-11-13 13:39:59

    第一版写于四五十年前,最近更新了第二版,作者是认知疗法之父,书中难免有作者自己进行的各种理论和研究和认知疗法的宣扬。我还是赞同紧密结合临床和实验,对弗洛伊德理论那种武断抽象理论越来越看不顺眼了,也许对于那时这是一种必需,但是现在它依然被当成一个很重要的源泉,我觉得反而是个包袱也不一定。

  • 作者: 萧木爻 发布时间:2015-09-22 10:00:43

    教科书


深度书评:

  • 别雷的偶然组曲:青铜骑士与月球漫步

    作者:安东。 发布时间:2018-03-26 23:51:11

    在长篇小说《彼得堡》的开头,安德列·别雷如此介绍他笔下这个即将发生巨大动荡的城市:“不管怎么,不仅我们感到而且在地图上存在着——彼得堡:形似一个套一个的两个圆圈中心的小黑点。”而这个小黑点,被堆叠如木乃伊裹尸布或卷筒纸般的状语及定语层层包装,正逐渐从现实存在走向意识虚无,走向视角与回忆的偏移交错。

    事实上,开场白看似毫无实质内容纯属扯淡的叙述风格正是别雷在这部作品中所着力塑造的。“感到”——我们,读者诸君,我们“感到”彼得堡先于它的存在,这种意识先行的叙述方式将往后的描述性文字置于非客观的迷雾中,使情节脱离了可信/不可信的范畴,成为一种彻头彻尾的“偶然”。

    1913年,《彼得堡》开始在杂志上连载,当时便有人指责小说对1905年的社会现实描写与历史存在偏差。别雷随即在《致伊万诺夫—拉祖姆尼克的信》中说道:“革命、日常生活、1905年等等进入情节并非有意,纯属偶然……我的整部长篇小说是借象征性的地点和时间描写残缺不全的想象形式的下意识生活……它真正的登场人物,则是一些想象的形式,即所谓不曾游到意识这道门槛的想象形式。”显然,《彼得堡》并非建筑在现实主义之上的产物,甚至彼得堡这个核心概念本身,也只是一种象征,一种想象的偶然性投射,“整个彼得堡就是n次幂的大街的无限”(《彼得堡》,P55)。

    这个数学公式般的解答与地图上的黑点重合在了一起。在参政员阿波罗·阿波罗诺维奇的脑海中,“生命的两点之间”的直线街道和规整匀称的房屋立方体构成了他的“国家平面几何学”,再度将彼得堡拆解为理论图纸上的概念。而作为意识流小说的《彼得堡》由此有了清晰的脉络,尽管想象的路径是偶然的,这场失焦的文字游戏(“无聊的大脑游戏!”)却实实在在地从点、线、面、体出发,迈向宇宙之中的无限可能。

    这些可能性中的一种,如德·利哈耶乔夫在编者的话中所揭示的,便是《彼得堡》对普希金《青铜骑士》的呼应。小说第五章,普希金笔下马蹄声清脆的青铜骑士走进了老酒馆的污脏房间,在鲜红嘴唇的荷兰人边上坐下,举起一杯格明纳伏特加;神情惶惑的尼古拉在大街上撞见那青铜骑士的影子;而在一个蟑螂乱窜的黑暗房间里,“男人拿死者当马骑”的影子显而易见地与青铜骑士重合了。

    普希金在《青铜骑士》中将底层民众对命运不公的反抗浓缩为一句“等着我”,继而被彼得一世的鬼魂所震慑,最终化为涅瓦河小岛上僵冷的希望。这个小岛正是别雷笔下的一个颤音:这里生活着让统治阶级感到惧怕的无产阶级和恐怖分子。但与普希金不同的是,尽管别雷笔下的无产阶级革命同样呈现出未成熟的特征,阶级矛盾与父子矛盾的交错融合却使这种革命成为介于使命与儿戏之间的一种混合物,一种戏剧性的结晶。

    然而,归根究底,戏剧性并不是别雷在这部长篇巨著中所追求的,尽管偶然性作为事件主要驱动力在小说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回忆一下沙丁鱼罐头的冒险经历),偶然(和突然)以角色姿态在小说中的出现却使其成为故事完全的参与者而非隐藏的戏剧性(见P59)。回到普希金的《青铜骑士》,我们在迷雾中发现了《彼得堡》萌芽的时刻: “幽暗的风雨夜已渐渐消逝/让惨淡的白日接着统治/惨淡的白日”。似乎,普希金长诗中的这个短句,既是《彼得堡》整体氛围的基础色调,也是其初始的节奏单元。

    旋转、断裂、交错、跳跃。别雷的笔下充满了动感。现实先是被意识的多重镜面所扭曲,如“阿波罗,阿波罗诺维奇任意拨动了意识的中枢;所有大脑的游戏,就像白色糊墙纸背景上那些浅白色的花纹,退居到了视野的边缘”;随后,意识的投射被元小说的创作技巧所遮断,偶然性成为作品实际上的主人公——“一位个子矮小、形象丑陋的先生构成另一个身影的内容,脸部轮廓相当清晰,但我们同样没有来得及看清这张脸,因为我们被他那巨大的赘疣吸引住了:一种突如其来的偶然性遮住了那张实实在在的脸(就像在这个影子的世界里所应该发生的那样)”(P56)。而最后,自我意识不仅被叙述者,也被现实所反对,沦为游移的零:“要不,在一瞬之内没有感受——在我们叙述的那一瞬间,事件太多了,像一只斟满了的杯子 ”(P675)。

    纳博科夫将《彼得堡》与《追忆似水年华》、《尤利西斯》及《变形记》并称为20世纪西方四大名著,足见他对这部作品的偏爱。我们也很容易在这本书里发现纳博科夫创作时偏爱的技巧:谐音、韵律、联觉、双关、隐喻;另一方面,尽管从俄文到中文的转换难免使文本失去韵脚,作品中的音乐节奏感仍然十分明显(我们的阿波罗·阿波罗诺维奇·阿勃列乌霍夫本身即是一组押着头韵的精瘦的节拍)。而这种音乐乐感与数学结构的艺术性结合,无疑得益于别雷的爱好音乐的母亲与在大学担任数学教授的父亲。

    别雷曾在信中谈及他的创作观:“在自己开创的心灵之路和内在变化的特点之中,以固定的节奏的重复性作为结束——欢快的主导思想经常更替为忧伤的主导思想,积极和消极的情绪交替,乌托邦和虚无主义交替。”相似地,在文本上,别雷诗化的语言兼具矛盾和趣味性。狡猾的叙述者将自己隐于叙述的跳转回旋之中,其句式带有滑步的俏皮,频繁地使用重复、堆叠、迂回的技巧——于是重复和循环构成了小说基础的韵律——三三拍的圆舞曲,在破折号与括号的和声中完成滑步,节拍要精确到十分之二秒,才好把人物运动藏进常礼服的褶皱里。

    再以小说中我最为喜欢的一个段落举例:

    “她没有到外面走走,风格华丽的旅馆把她关在自己小小的房间里;安娜·彼得罗夫娜整整几个小时地坐在唯一的一把椅子上;安娜·彼得罗夫娜整整几个小时地坐着,目光盯着糊墙纸的斑纹;这些斑纹爬进她的眼里,她把目光转向窗户;而窗户是朝厚颜无耻地张望的橄榄色墙开着的;黄色的烟雾遮住了天空,只有斜对面那个小窗处,透过玻璃的反光露出大堆脏碟子、一个大盆及一双卷起袖子的手……”(P676)

    这个描述性段落通过分号完成了多段滑步,并在小说中重复了两次,呈现出华尔兹舞步的华丽效果。试想踏步——跺脚——转身——回旋:恰、恰、恰。另一方面,视角偏移——从“她没有到外面走走”的人物主观意识,到“风格华丽的旅馆

    她关在自己小小的房间里”——自我被关起来了,意识是坐着的、静止的——于是非自我、非思想的无意识(或“意识的外围线”)完成了对文本的统治:“这些斑纹爬进她的眼里……黄色的烟雾遮住了天空,

    只有

    ……”

    从意识的镜面投影到自我的消隐,别雷笔下的《彼得堡》最终彻底偏离了现实,如同失去姓名的青铜骑士走下马背,在广场上以一段节拍精确的月球漫步完成了这局名为偶然的大脑游戏。

    “这时他完全明白了,原来进行思想的不是他,也就是说:进行思想的不是大脑,而是在大脑外面这种冲击着的意识的外围线。所有的脉搏,或脉搏的投射,通过外围线瞬息之间转化成自我虚构的思想,首先是通过瞳孔展现出蓬勃发展的生活。”

  • 古龙《血鹦鹉》——两位天才的激情碰撞

    作者:开学的切肤 发布时间:2023-05-08 09:54:36

    《血鹦鹉》

    《血鹦鹉》是古龙于1975年创作的神魔武侠小说,但在第五章后半段,改由香港作家黄鹰代笔,小说风格转向灵异恐怖,氛围妖孽,实属古龙小说中的异类。

    自从武侠小说诞生起,就和仙侠鬼怪之类的玄幻灵异脱不开关系,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就是如此经典,在新派武侠小说百花齐放、鱼龙混杂之际,血腥恐怖、神神叨叨的灵异内容就充斥其间,多数都是猎奇向的低劣手法。而作为台湾武侠小说的宗师和电影届的知名编剧,古龙自然知道这类作品的巨大卖点和挑战难度,亲自策划了“惊魂六记”这个系列,在小说序言中古龙写道:

    想写“惊魂六记”,是一种冲动,一种很莫名其妙的冲动。

      一种很惊魂的冲动——惊的也许并不是别人的魂,而是自己的。……

      写武侠小说,本来就是该要让人惊魂的。……

      恐怖也有它独特的意境。

      “意境”这两个字,现在已经不是个时髦的名词了。

      现在大家讲究的是趣味,是刺激,是一些能令人肉体官能兴奋的事。

      意境却是属于心灵的。

      所以恐怖的故事才必须有意境。

      因为只有从心灵深处发出的恐怖,才是真正的恐怖。

      那种意境,绝不是刀光血影,所能表达的了。

      那才是真正的惊魂。

    而《血鹦鹉》就是古龙“惊魂六记”的第一部作品,小说开篇,就充满了妖艳鬼魅的氛围:

    据说幽冥中的诸魔群鬼是没有血的。

      这传说并不正确。

      鬼没有血,魔有血。

      魔血。

      据说有一次他们为了庆贺九天十地第一神魔十万岁的寿辰,就用他们的魔血,化成了一只鹦鹉,作为他们的贺礼。

      十万神魔,十万滴血,化成了一只血鹦鹉。 

      据说这只鹦鹉不但能说出天上地下所有的秘密,而且还能给人三个愿望。

      只要你能看见它,抓住它,它就会给你三个愿望。

      无论什么样玄鹤的愿望,它都能让你实现。

      据说这只鹦鹉每隔七年就要降临人间一次,据说真的有人看见过它。

      它真的让人实现了三个愿望。

    男主角第一次来到女主角血奴所在的鹦鹉楼,她的闺房内就有一副地狱般的画面:

    他第一眼看见的是幅图画,画在对面墙壁上的一幅图画。

      五丈宽的墙壁上,画满了妖魔。

      各式各样的妖魔,有的半人半兽,有的非人非兽,有的形式是人,却不是人,有的形状是兽,却偏偏有颗人心。

      五丈宽墙,画的也许并没有十万妖魔,却有只鹦鹉。

      血鹦鹉。

      妖魔们手里都有柄弯刀,刀锋上都在滴着血,滴成了这只血鹦鹉。

      血鹦鹉刚开始飞,飞向一个戴着紫金白玉冠的年轻人。

      一个很英俊,很温和的年轻人。

      妖魔们却在向他膜拜,就像是最忠实的臣子在膜拜帝王。

      难道“他”就是魔中的魔?

      难道这个看起来最像是人的年轻人,就是魔王?

      血鹦鹉也有它的臣子。

      十三只美丽的怪鸟,围绕着它,飞翔在它左右,有孔雀的翎,有蝙蝠的翅,有燕子的轻盈,又有蜜蜂的毒针。

      ——这就是血奴?

    这就是奇浓嘉嘉普,这就是天地妖魔聚集之地,这就是血鹦鹉诞生的那一天、那一刻,这副画面,即使被男主角王风用白灰粉刷过,也依旧给所有人强烈的震撼。小说结尾,中了李大娘瞳术的王风抱着血奴,重回奇浓嘉嘉普,在迷雾血海中再见到魔王和血鹦鹉,虚无又魔幻,如同品读芥川龙之介的名作《地狱变》,又像是亲眼目睹漫画《剑风传奇》中鹰之团覆灭、魔王降生的月蚀之刻!

    《剑风传奇 黄金时代篇》中魔王的降临与献祭

    妖媚发狂的女主角、神神叨叨的老巫婆、突然出现的血鹦鹉和诅咒、破棺而出的僵尸、化成白骨脓血的死尸……全书笼罩在一片恐怖氛围之中,像是看一部经典香港鬼片僵尸片,十分过瘾!但灵异恐怖毕竟只是小说的外皮,内里依旧是标志性的古龙武侠,浪子般的男主、惊天反转的剧情、细思极恐的阴谋,小说没有沦为装神弄鬼的地摊文学,多数时候还能自圆其说,可见作者的功力。

    在这个玄幻恐怖的氛围之下,小说的剧情围绕着男主角王风对于血鹦鹉的追寻,抽丝剥茧,发现了背后的阴谋。古龙开篇的起点很高,而黄鹰也很好的完成了续写的任务,武三爷、李大娘、毒剑常笑三股势力在太平镇纠葛在一起,而隐藏的十三血奴则伺机而动,不要命的王风的到来打破了这个平衡,也破解了太平王府的珠宝失窃大案。单论剧情,《血鹦鹉》可谓是标准的古龙推理破案剧情,连最后的真相揭秘都像是黄金时代本格推理小说的模式。

    小说出色的氛围和精彩的剧情之下,是古龙在人物塑造上的再一次突破,男主角王风,开场不过又是一个敢拼命的愣头青,行侠仗义,不求回报,依旧是古龙笔下经典的浪子侠客。但古龙妙笔生花,王风原是铁胆剑客王重生,但小说开篇就点名了王风身中剧毒,在神医的医治下,他只能勉强再活一百天,仅有的一百天中,王风立誓要锄强扶弱。他不怕死,因为死期近在眼前,他敢拼命,因为这条命已如风中残烛。生命的意义是长度,还是深度?相识一天的好友,却要千里迢迢的护棺回乡,稀里糊涂参与到血鹦鹉大案之中,大概就是王风自知生命无多,不虚度光阴的最后选择。

    王风机智勇敢,沉着冷静,潇洒好酒,剑法出奇,如果仅是如此,大概也不会在古龙一众男主角中脱颖而出。作为一个时日无多的将死之人,王风追寻血鹦鹉的传说,是不是因为血鹦鹉还拖欠他两个愿望?当他进入奇浓嘉嘉普,再见到血鹦鹉之时,他想到了自己残存的生命,换做是我,换做其他人,一定要许下长寿的愿望。王风还年轻,还不想死,但他更深知,血鹦鹉每隔七年重现人间,不过是魔王和世人开的一个玩笑,血鹦鹉带来的不是期待和愿望,而是灾祸与诅咒。所以王风断然拒绝了再次许愿,他情愿舍生取义,令人动容。

    直到小说结尾,王风的剧毒也未治愈,当一切真相大白,幕后黑手伏法,美丽娇艳的血奴恳求王风留下来之时,王风毅然决然地走了出去,任由心爱的女孩儿哭泣流泪,小说无时无刻不再提醒王风剩余的寿命,仿佛倒计时一般:五十二天、五十一天、五十天……

    他再次举起脚步。血奴举步正想追上去,却已被铁恨拉住了她的手。她没有挣扎,眼泪又流下。铁恨的眼中也好像有泪光。王风的眼中呢?谁都看不到他的眼,他的脸。这一次他再没有回头。

      风在吹,吹起了漫天烟雾。王风消失在风中,烟中,雾中。

      王风的生命岂非就正如风中的落叶?无可奈何。天下间岂非多的是这种无可奈何的悲哀!

    王风没有儿女情长,他还要用剩余的时间,燃烧自己的光辉,继续自己的流浪,他不能留下来,不能在温柔乡中苟延残喘。他抗争命运,即使命运不可避免,也绝不低头,做出认为自己正确的事情,牺牲一切在所不惜,这就是一个真正的侠客。

    女主角血奴在开篇极为亮眼,作为镇上的头牌,刚一出场就是左边衣着右边赤裸的大胆出位,这个造型怕是嘎嘎之流都不敢轻易尝试,再配上妖艳的壁画和满屋的SM道具,这恐怕是古龙笔下最外放的女主角了。尤其是将王风带来的珠子塞进XX、完全发狂的情节,真是让人感叹古龙的重口味,可惜小说后半段,血奴穿上了衣服,也逐渐磨平了棱角,她不是真的血奴,却甘愿牺牲自我,她和王风之间的爱情悲剧,让人十分惋惜。

    其余角色中,笑里藏刀的毒剑常笑,老巫婆宋妈妈,蛇蝎美人李大娘,机关算尽的武三爷等角色也十分出彩。小说浓烈的诡异恐怖氛围,让所有角色都笼罩了一层神秘色彩,散发出一丝癫狂的气质。

    这海报足够吓坏小朋友

    小说作为古龙在玄幻灵异方面的尝试,也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评论家常常指出的,小说为了营造鬼魅神秘的氛围,个别桥段写的过于血腥甚至恶心,比如宋妈妈吃的黑饼,常笑拿女性月经开玩笑,下笔着实不够干净,可能会引起某些读者的不适。这一点在古龙另一部带着玄幻风格的《圆月弯刀》之中,也有体现。

    古龙策划了“惊奇六记”系列,并动笔写了《血鹦鹉》,但仅仅写了不到五章就放弃了,并找到了香港作家兼编剧黄鹰代笔。大部分读者甚至苛刻的评论家都认为,在古龙小说所有代笔者之中,黄鹰的代笔水平最高,文笔、情节都神似古龙,相比起其他的狗尾续貂,黄鹰很好的完成了《血鹦鹉》的故事,基本能够自圆其说,更是难得写出了王风和血奴的悲剧结尾。

    虽然黄鹰极力模仿古龙的短句式,也维持着小说诡异恐怖的悬疑氛围,但若是仔细分辨,还是能够看出黄鹰代笔的痕迹,比如安子豪穿着官服和王风对话,就写的十分冗繁。另外武三爷带领手下突袭李大娘的山庄,可谓小说的重头戏,但黄鹰笔下的打戏,相比起古龙的短平快,更像是梁羽生模式下的一招一式,清清楚楚,这些桥段的风格就很不“古龙”了。

    即便如此,还是要钦佩黄鹰的功力,古龙的大坑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填的,古龙甩的大锅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背得起的,代笔完成《血鹦鹉》之后,黄鹰继续完成了“惊奇六记”其余五部,那就是实实在在的黄鹰作品了。

    台湾风云时代出版社又将《吸血蛾》划到古龙名下,不明所以

    最后我想再谈谈黄鹰本人,古龙找他代笔完成《血鹦鹉》绝非偶然,黄鹰可谓是当时武侠文坛的一位奇才怪杰,被称为“灵异推理武侠小说家”,文字风格剧情模式深受古龙影响,“惊奇六记”其余小说如《吸血蛾》,诡异氛围犹在《血鹦鹉》之上,读起来让人后背发凉。创作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大侠沈胜衣》系列也有一定知名度,并有狄龙饰演的系列电视剧。

    黄鹰更大的成就,还是在电影领域,因为其人爱好鬼神题材,尤爱僵尸题材,黄鹰与黄炳耀等人合作编剧,塑造了香港影坛划时代的《僵尸先生》系列,这部由林正英、许冠英、钱小豪等人主演的僵尸功夫片,掀起了香港影坛的僵尸风潮。自1985年《僵尸先生》上映以来,五年之内,港台地区拍摄的僵尸题材电影多大100部,这部电影也成了无数人的童年噩梦,现在一提到僵尸,脸色惨白、穿着清朝官服、平举双手、直挺挺蹦来蹦去的诡异又搞笑的形象,就出自于黄鹰之手。

    黄鹰再接再厉,写出了不少僵尸题材的小说和剧本,被称为“鬼王”,在《血鹦鹉》中铁恨变成僵尸这一情节,如果提前知道是黄鹰代笔,也就不足为怪了。此时的黄鹰,虽然本人知名度依旧不高,但被香港金像奖提名、武侠小说风靡两岸三地、编剧电影连续大卖,职业生涯可谓辉煌。但也许是《僵尸先生》这部电影犯了什么禁忌,几位主创和主演先后英年早逝,黄鹰本人最后的结局如此凄惨,让人始料未及。

    网上都找不到黄鹰的清晰照片

    时间到了上世纪90年代,连续一百多部的僵尸片轰炸,观众和读者早就审美疲劳,电影票房已经直线下降。此时香港影坛进入到由徐克、程晓东引领的新武侠时代。古龙已逝,作为文字风格最接近古龙的武侠小说作家,徐克曾邀请黄鹰为电影《笑傲江湖》写剧本,但黄鹰醉心于僵尸鬼怪题材,看不到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大势,竟然借高利贷去拍僵尸电影,当然是赔的血本无归。黄鹰被追债人堵在家里打成重伤,悲惨死去,年仅36岁,直到一个星期后尸体发臭才被人发现,对外宣称也只能掩饰为脑溢血。其后的葬礼也是冷冷清清,电影届好友几乎无人参加,只有老母亲白发人送黑发人,一代鬼才落到如此下场,令人痛心。

    回头再看《僵尸先生》系列,还会赞叹于电影的奇思妙想,网上时不时还能看到纪念英叔的文章视频,也偶尔能在电视银幕上看到三人组唯一建在的钱小豪,但很少有人知道僵尸电影真正的推手、会是这个对僵尸题材爱到癫狂甚至为之而死的黄鹰,甚至在网上连一张清晰的照片都找不到。如今无论是《僵尸先生》,还是《天蚕变》《大侠沈胜衣》,都已成了老影迷老书虫的美好回忆,在此纪念这位鬼才作家。

    如今很少有人知道幕后功臣黄鹰

    《血鹦鹉》就是古龙的灵感创意、加上黄鹰的妙笔生花,两位天才联手打造的精彩小说,过分追求诡异恐怖的氛围,也多少影响了剧情合理性和人物塑造,个人评分:8.1 。

    《血鹦鹉》

    最喜欢人物:王风 血奴

    印象最深人物:常笑 李大娘 宋妈妈

    最难忘剧情:王风第一次见血奴,王风中了幻术来到奇浓嘉嘉普

    最精彩打斗:武三爷偷袭老蛔虫 李大娘VS武三爷

    最败笔人物:韦七娘

    最操蛋剧情:最后还是一只鹦鹉解决了问题。

    个人评分:8.1

    一句话点评:那一天在奇浓嘉嘉普,十万神魔用魔刀划开中指,用魔血塑造了血鹦鹉献给魔王,那是不是十万神魔先要对魔王竖起中指才能……好别致的生日礼物啊!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6分

  • 人物塑造:9分

  • 主题深度:9分

  • 文字风格:9分

  • 语言运用:7分

  • 文笔流畅:9分

  • 思想传递:9分

  • 知识深度:3分

  • 知识广度:7分

  • 实用性:3分

  • 章节划分:9分

  • 结构布局:4分

  • 新颖与独特:4分

  • 情感共鸣:4分

  • 引人入胜:3分

  • 现实相关:5分

  • 沉浸感:9分

  • 事实准确性:5分

  • 文化贡献:4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5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 网站更新速度:9分

  • 使用便利性:8分

  • 书籍清晰度:7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 是否包含广告:9分

  • 加载速度:5分

  • 安全性:8分

  • 稳定性:5分

  • 搜索功能:3分

  •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速度慢(548+)
  • 内容完整(578+)
  • 引人入胜(418+)
  • 一星好评(668+)
  • 强烈推荐(223+)
  • 值得下载(439+)
  • 全格式(429+)

下载评价

  • 网友 权***波: ( 2024-11-01 19:01:07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马***偲: ( 2024-11-13 05:07:00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郗***兰: ( 2024-11-18 19:05:48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菱***兰: ( 2024-11-29 12:25:09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索***宸: ( 2024-11-25 06:24:26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常***翠: ( 2024-11-12 20:59:34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寿***芳: ( 2024-11-06 14:53:06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游***钰: ( 2024-11-22 11:50:44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寇***音: ( 2024-11-13 07:49:26 )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通***蕊: ( 2024-11-28 18:38:03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冉***兮: ( 2024-11-20 06:09:57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车***波: ( 2024-11-09 19:09:44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后***之: ( 2024-11-01 20:53:11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最新书籍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