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乐书屋 - 天然化妆品原料与配方工艺手册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2-02 05:14:01

天然化妆品原料与配方工艺手册 pdf epub azw3 2024 下载

天然化妆品原料与配方工艺手册精美图片

天然化妆品原料与配方工艺手册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122362285
  • 作者:余莉莉 同等学力统考命题研究组 
  •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10
  • 页数:381
  • 价格:暂无价格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2-02 05:14:01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是从天然化妆品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及其相关功效,化妆品配方组成和设计,皮肤、毛发与指甲的生理结构,化妆品基本检测和功效性评价等方面出发,介绍化妆品的配方、工艺、有效天然组分、功效性等,以满足化妆品行业的生产、销售人员对天然原料基本知识以及天然化妆品配方的需求,同时也能提高普通消费者对化妆品中“天然”概念的正确认识,帮助其解读日常使用的天然化妆品中天然组分的准确功效。 本书主要面向于化妆品行业的生产和销售人员,对相关专业的在校学生、教师也具有参考价值。


书籍目录:

第1章天然化妆品概述/001

1.1天然化妆品的含义和发展/002

1.1.1天然化妆品的定义/002

1.1.2天然化妆品的发展/003

1.1.3天然化妆品的趋势/004

1.2天然化妆品的分类/005

1.2.1按化妆品的作用分类/005

1.2.2按化妆品的外部基本形态分类/005

1.2.3按化妆品的作用部位分类/006

1.2.4按化妆品的使用者分类/006

1.2.5按天然物质的来源分类/006

1.3天然化妆品的技术概况/007

1.3.1现代生物技术/007

1.3.2提取和分离精制技术/007

1.3.3有效成分稳定化技术/008

1.3.4现代化妆品制造技术/008

1.4化妆品的法规和监管体系/008

1.4.1法规标准体系/009

1.4.2化妆品监督管理体系/010

1.5化妆品的安全性/010

1.5.1天然化妆品的安全性/010

1.5.2化妆品安全评价体系/011

1.6天然化妆品的风险监测和风险控制/013

1.6.1天然化妆品的风险监测/013

1.6.2天然化妆品的风险控制/014

第2章皮肤、毛发与指甲/016

2.1皮肤/016

2.1.1皮肤的结构/016

2.1.2皮肤的特征/024

2.1.3皮肤的功能/025

2.1.4皮肤的分类、健康的标准和影响因素/035

2.2毛发/040

2.2.1毛发的分类、颜色和生长状态/040

2.2.2毛发的结构/042

2.2.3毛发的生理功能/044

2.2.4毛发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045

2.3指甲/047

2.3.1指甲的构造和功能/047

2.3.2指甲的物理性质/050

第3章化妆品的基质和配方设计/051

3.1油质原料/051

3.1.1天然油质和配方举例/051

3.1.2天然蜡类原料/064

3.1.3合成和半合成的蜡类和油脂类原料/065

3.2天然胶质类原料/066

3.2.1明胶/066

3.2.2果胶/067

3.2.3变性淀粉/069

3.2.4黄原胶/070

3.3化妆品用天然香精/072

3.3.1植物香料/072

3.3.2动物香料/077

3.4化妆品用天然防腐剂/079

3.4.1植物源防腐剂/080

3.4.2微生物源防腐剂/082

3.5化妆品配方设计原则/083

3.5.1化妆品配方设计的基本原则/083

3.5.2功能性化妆品的配方设计/084

3.6法定禁用和限用组分/091

3.6.1法定禁用/091

3.6.2限用组分/094

3.6.3原料配伍原则和禁忌/094

第4章含植物成分化妆品及其配方举例/095

4.1植物来源活性成分/095

4.1.1植物多酚/095

4.1.2黄酮类/098

4.1.3多糖/104

4.2人参/108

4.2.1人参的主要功效/108

4.2.2人参化妆品配方精选/110

4.3花粉/115

4.3.1花粉的主要成分和功效/115

4.3.2花粉化妆品配方精选/118

4.4芦荟/122

4.4.1芦荟的主要成分和功效/122

4.4.2芦荟化妆品配方精选/123

4.5当归/131

4.5.1当归的主要功效/131

4.5.2当归化妆品配方精选/132

4.6甘草/140

4.6.1甘草的主要成分和功效/140

4.6.2甘草化妆品配方精选/140

4.7花瓣/145

4.7.1花瓣中的主要成分和功效/145

4.7.2花瓣化妆品配方精选/145

4.8果实/152

4.8.1枸杞/152

4.8.2柑橘/156

4.8.3黄瓜/157

4.8.4牛油果/163

4.8.5苹果/167

4.8.6樱桃/171

4.8.7其他果实/174

4.9何首乌/177

4.9.1何首乌的主要成分和功效/177

4.9.2何首乌化妆品配方精选/178

4.10其他天然植物原料在化妆品中的应用/181

第5章含动物成分化妆品及其配方举例/187

5.1胎盘/187

5.1.1胎盘的活性成分与功效/187

5.1.2胎盘化妆品配方精选/188

5.2蜂胶、蜂王浆、蜂蜜/195

5.2.1蜂胶/195

5.2.2蜂王浆/202

5.2.3蜂蜜/206

5.3动物油脂/211

5.3.1羊毛脂及其改性产品/211

5.3.2水貂油/219

5.3.3马油/225

5.4卵磷脂/233

5.4.1卵磷脂的结构、提取和功效/234

5.4.2卵磷脂化妆品配方精选/234

5.5珍珠/242

5.5.1珍珠的组成和功效/242

5.5.2水解珍珠/243

5.5.3珍珠化妆品配方精选/243

5.6鹿茸/251

5.6.1鹿茸的组成和功效/251

5.6.2鹿茸化妆品配方精选/251

5.7胶原蛋白/258

5.7.1胶原蛋白和水解胶原蛋白/258

5.7.2胶原蛋白化妆品配方精选/259

5.8其他/265

5.8.1地龙/265

5.8.2蚕丝提取物/270

第6章菌类化妆品和海洋产物化妆品/277

6.1灵芝/277

6.1.1灵芝的主要功效/277

6.1.2灵芝化妆品配方精选/278

6.2茯苓/284

6.2.1茯苓的成分和功效/285

6.2.2茯苓化妆品配方精选/286

6.3银耳/290

6.3.1银耳的成分和功效/290

6.3.2银耳化妆品配方精选/290

6.4发酵类/294

6.4.1曲酸及其衍生物/294

6.4.2微生物酵素/297

6.5海藻/301

6.5.1海藻的主要成分和功效/301

6.5.2海藻化妆品配方精选/303

6.6海洋动物/311

6.6.1虾壳、蟹壳系列/311

6.6.2牡蛎/320

6.7其他海洋物质成分/322

6.7.1深层海洋水/322

6.7.2海盐/324

6.7.3海洋淤泥/325

第7章化妆品的检测/326

7.1化妆品的行业标准/326

7.2化妆品的理化性质测定/326

7.2.1稳定性评价/327

7.2.2相对密度/327

7.2.3黏度、pH值和浊度/328

7.2.4耐热耐寒性评价/329

7.3有害物质和微生物的检测/329

7.3.1有害物质的检测/329

7.3.2微生物检测/335

7.4功能性检测/341

7.4.1防晒功能性评价/342

7.4.2保湿性能评价/343

7.4.3抗皱性能评价/343

7.4.4美白性能评价/346

7.4.5发用化妆品普通功效评价/348

7.4.6抗粉刺功效评价/350

7.4.7育发性能评价/351

7.4.8美乳效果评价/351

附录/353

附录1化妆品理化性质检验标准/353

附录2化妆品常规有害物质和微生物检验标准/353

附录3化妆品药理毒理标准/355

附录4化妆品中其他物质的相关标准/355

参考文献/362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本书主要是从天然化妆品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及其相关功效,化妆品配方组成和设计,皮肤、毛发与指甲的生理结构,化妆品基本检测和功效性评价等方面出发,介绍化妆品的配方、工艺、有效天然组分、功效性等,以满足化妆品行业的生产、销售人员对天然原料基本知识以及天然化妆品配方的需求,同时也能提高普通消费者对化妆品中“天然”概念的正确认识,帮助其解读日常使用的天然化妆品中天然组分的准确功效。 本书主要面向于化妆品行业的生产和销售人员,对相关专业的在校学生、教师也具有参考价值。


精彩短评:

  • 作者: 3.5mm 发布时间:2014-02-11 11:39:29

    06年的时候买的。其实还不错用【渣水准用这个就够了……

  • 作者: Vivien 发布时间:2021-02-21 23:19:32

    这是我看过最详细的,介绍藏区的旅行书。

  • 作者: 安资壬 发布时间:2023-11-11 12:35:25

    考前嗯看庄子

  • 作者: . 发布时间:2011-06-19 23:06:12

    哥收藏了全套100本!

  • 作者: 新新新青年 发布时间:2020-03-23 20:37:04

    精彩,非常精彩,将传播学从发霉的5w模式、议程设置、受众认知、两级传播理论中解放出来,与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现象学、后实证主义熔为一炉,读起来有极大的快感,重新激发起自己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尴尬)。

  • 作者: 彼岸 发布时间:2018-04-20 15:36:46

    看到上面那位读者的短评忍不住说几句。这本书原著就没有单独列出参考文献,作者参考的主要文献是理查德·莱恩的日记(在澳大利亚布里斯托尔大学图书馆有收藏),对此在前言和致谢中都有说明,书中首次提到的参考文献都标了原文。同时,此书还特意标了页边码(切口空白上的页码),对应的是原著的页码,就是为了便于专业的读者对照去查看索引。当然,作者的文笔确实一般,并且就是以理查德·艾伦、约翰·艾伦为主角的,以艾伦为主角的传记,也狂黑理查德和约翰的。历史烟云,谁是谁非,兼听则明,正是多种角度的书写,才更让人接近真相,才有点意思。


深度书评:

  • 《仙侠玄幻物料宝库》

    作者:一 一 发布时间:2019-02-21 16:38:57

    总算找到一个有图的版本,我是一直想读山海经的,之前买了后浪的那一版,纯文字看起来像说明书+菜谱,实在是读不动,这个版本的可读性高很多。

    用了4个月断断续续地看完了,不明白这个版本为什么分偏低,明明图文并茂,引申了很多典故,还收集了多个版本的山海经动物图本,内容很有条理,书尾附了索引。非常适合山海经业余爱好者学习阅读。

    阅读的时候心理OS:和《海错图》一样,果然国人写生物主要关注点是在食用价值,多吃点神兽神草,生理心理疾病都能治好。。。

    前前后后不统一的人物关系看得人头疼,比如说帝俊有三个妻子,羲和,长羲,娥皇。然而娥皇不是和女英共同嫁给了帝舜吗?炎帝是南方的天帝,为什么被黄帝打败了,黄帝又是在天帝的帮助下,看了下网上的解释也是众说纷纭,个人感觉偏向于山海经版本众多,成书时间久远,本身就缺乏校对。

    然后有很多重复的内容,前后描绘的同一种生物长得完全不一样,还有长得很类似的,一次读完根本记不住。

    不过真是一个宝库,写玄幻、仙侠的话,里面的物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稍微放飞下想象力就是一个小短篇了。取名不能党也能得到救赎,很容易取出满是生僻字又自带典故加成的名字!

  • 研究范式的更新

    作者:蚱蜢 发布时间:2008-03-30 09:47:01

                                                   

        王明珂的《华夏边缘》无疑可以看成是对传统中国民族史研究的一次较为彻底的更新,无论是其从边缘看中心的研究视角,还是将文献和考古资料作为一种活的历史记忆的研究方法,或者是以主观认同取代客观标准作为厘定族群概念要素的研究范式,都可以看到其对中国民族史研究的贡献。

       许多传统的民族史研究常常受限于“汉族中心主义”的观念,把民族史的形成看成一个从中心到边缘不断推进的过程,强调汉人对其他少数族群的“汉化”,也就是侧重汉人如何从中心地带移民拓边到边疆以文化同化当地少数族群的过程。这种研究实际上存在一个预设,那就是如今在中国境内生存的少数族群在历史上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部分,只是存在文化汉化程度的差别而已,这就忽略了中华民族形成的另一个向度,那就是处于边缘的少数族群如何进入华夏集团的过程,事实上,正是由“中心”吸纳“边缘”和“边缘”进入“中心”的两个向度才共同构成了华夏形成的历史过程。后者在作者的研究中得到了充分的重视。

    作者从巴斯的族群边界论得到启发,认为从边缘来看待族群边界的形成和推移能够更清晰地呈现这一历史过程,因为正是处于边缘的群体才会产生强烈的认同危机意识,在生存资源的争夺中强化某种文化特征以彰显特定情景中所要表现的族群身份。也就是说研究族群的边界比研究其本质更有意义,因为边界的变动所透露的信息往往是情景性的,可以从中分析得知什么人在什么样的场景中需要变动族群身份。这是以往研究中被忽略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因为过去的民族史研究更多地是一种溯源研究,把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当成“化石”,只关注如何去伪存真,而去掉的“伪”在历史记忆理论支持的分析框架中恰恰是最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更多地是把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看成是历史记忆的保留,而非历史事实,在这样的理论前提之下,其对文献资料的分析自然有了与众不同的眼光,特别是在文献中出现的“族称”和“族源”更是可以看成是当时社会集体记忆的选择性地遗忘和保留的结果,是当时族群关系变化的痕迹。也就是说不同的族群进行有选择的记忆和结构性失忆来合理化情景型的资源配置和族群关系。这样,文献和考古资料就不是没有生命的化石,而是社会集体记忆遗留的文本,透过这些文本可以厘清族群互动的历史情景。当然无论是从边缘看中心,还是用历史记忆的理论框架透视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都还必须建立在新的族群理念基础之上。作者认为以客观文化标准来标识的族群实际上是学者心目中的族群,也就是“客位”的族群,这也正是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时而相左的原因,那么进行研究范式的更新则是必要的,那就是以“主位”的视角来看待族群,将其看成是具有能动性主体,可以在特定的社会情景中选择甚至强调某些文化特征,以区别于或者同构于另外的族群。在这样的族群观点的关照之下,我们可以看到往往是对资源的争夺成为族群边界变动的动因,这促使某些族群有意识地为了维护、强化新的边界而塑造祖先记忆,达到强化自我认同和排斥“非我”族类的目的。也就是说历史记忆实际上是族群争夺政治、经济资源的一种文化工具,可以被抹煞、篡改甚至是遗忘。当然,作者的研究在我看来,还有些美中不足之处。

        首先,清代的民族政策研究是作者研究框架中所忽视的一个特例,其作为一个少数族群政权是否也象周人在处理与戎、羌关系所采取的策略一样,选择有利于建构其正统地位的历史记忆以及选择性地失忆。作者在分析周人结构性失忆和选择性记忆的时候认为其一方面强调其定耕之后的文化特征,以区别于戎等非定耕族群,显示其中原正统性,那么又如何解释清代统治者仍然维持其游牧族群记忆的特点呢?作者在文中主要只以汉代为例仔细论证了华夏边缘的维持,我认为有必要对清代华夏边缘的维持进行分析。这将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案例,因为满族原本作为华夏集团的“非我族类”,待其成为中原王朝的正统时,它的异族想象必定是和汉族完全不一样的,曾经看过相关研究,清代对于蒙、藏等边缘族群的策略有与以汉人为统治中心的王朝相异之处。

       其次,汉人对边疆族群的异族想象型塑着中央王朝对少数族群的政策,那么那些边疆族群对汉人的想象难道没有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影响么?作者在分析羌人的族群记忆的时候认为,由于羌人没有以文字记录形式保存下来的历史记忆,因此他们的族群意识并不强烈,用“羌族”作为自我族称在现代民族国家的框架下出现的事实来予以佐证,然而我认为这并不能作为其历史记忆不强的证据。

        我们常常会以汉人的思维认为少数族群的历史观念不强,或者历史记忆不明确,常常是以汉人对历史记忆的保留方式来衡量的,比如保留的文献资料,口述传说、民间故事等。但是少数族群的时间观念,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以及记忆的方式与汉人有本质的不同,那么如何就能从文献或者民间传说的版本中就能得到对他们历史记忆的分析结果呢?

    我认为历史记忆理论可以运用于对文人所遗留的历史文献的分析,但是运用到非汉少数族群身上,则要考虑更多的方面,比如当地人是如何看待历史事件甚至是组织他们的历史记忆的。在我看过的一篇关于阿美族的文章中,作者就曾经论述当地的阿美族以男子年龄组的创名方式来记忆历史。 那就是说我们认为重要的历史事件,在少数族群的认知体系中不一定重要。

        其实关于这一点,作者也有所提及。他在论证太伯奔吴的历史记忆中提到萨林斯和其他人类学家关于库克船长被当地土著神化的争论,不过他认为无论这一事件是否反映历史的真实,它都作为历史记忆的形式存在,并已经内化为当地文化结构中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作者仍然认定其已经作为被当地土著所重视的文化事件而被选择性的记忆,而事实还存在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这样的文化接触事件并不一定为当地人所重视,比如人类学家Strathen以美拉尼西亚人接触西方人的例子来说明当地人对事件的理解是建立在该事件与原有文化象征体系的联系之上,美拉尼西亚人把西方人当成是由他们自己人在化装表演上的装扮。

    厘清当地人的历史记忆方式,要以人类学的长期的田野调查工作为基础,才能得知当地人以怎样的认知方式来理解和记忆历史事件,这并不是一个“心理构图”的概念便可以囊括的,这正是作者以历史学的研究取向所不能涵盖的美中不足之处。

        其次,是个体记忆如何被集体记忆所塑造,似乎集体记忆就可以对个体产生重大影响,难道个体对集体记忆就没有任何选择么?实际上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过程,特别是在移民社会中。作者在文中稍微提及,但是没有深入,相对而言,他认为个体对于集体的认同的影响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记的,由于有着根基性的情感纽带作为基础,集体记忆对于个体记忆的塑造几乎是压倒性的,但是实际上在少数族群则未必如此,特别是少数族群首领的个人经验及其记忆对集体记忆的影响是不可不计,当然,由于作者受限于历史文献资料,无法对这个方面进行分析也是情理之中。

       最后,支撑作者研究的论据是文献资料,而能以文献资料保留下来的历史记忆都是权力制高点的群体和阶层。作者曾经在文末中提到的典范观点,就是说社会记忆理论时常忽略的边缘的、个别人的历史记忆方式,至少在这本书中,作者的研究由于广泛运用正史资料,也似乎没有脱离这样的典范观点。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4分

  • 人物塑造:6分

  • 主题深度:3分

  • 文字风格:8分

  • 语言运用:4分

  • 文笔流畅:8分

  • 思想传递:9分

  • 知识深度:8分

  • 知识广度:5分

  • 实用性:6分

  • 章节划分:3分

  • 结构布局:6分

  • 新颖与独特:6分

  • 情感共鸣:3分

  • 引人入胜:8分

  • 现实相关:5分

  • 沉浸感:5分

  • 事实准确性:5分

  • 文化贡献:7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7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 网站更新速度:6分

  • 使用便利性:3分

  • 书籍清晰度:3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7分

  • 是否包含广告:7分

  • 加载速度:4分

  • 安全性:3分

  • 稳定性:4分

  • 搜索功能:4分

  •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愉快的找书体验(495+)
  • 已买(630+)
  • 书籍多(653+)
  • 无漏页(311+)
  • 中评多(597+)
  • 图书多(304+)
  • 品质不错(152+)
  • 超值(420+)
  • 差评(525+)
  • 不亏(596+)
  • 方便(79+)
  • 经典(515+)
  • 盗版少(129+)

下载评价

  • 网友 方***旋: ( 2025-01-20 18:44:24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詹***萍: ( 2025-01-23 15:47:22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濮***彤: ( 2025-01-20 09:02:44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师***怀: ( 2025-01-27 13:50:36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国***舒: ( 2025-01-18 13:36:00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寇***音: ( 2025-01-16 12:59:36 )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敖***菡: ( 2025-01-26 11:06:27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曹***雯: ( 2025-01-19 07:13:38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谢***灵: ( 2025-01-07 01:44:04 )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养***秋: ( 2025-01-29 14:04:00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林***艳: ( 2025-01-24 21:06:34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堵***格: ( 2025-01-09 12:57:47 )

    OK,还可以

  • 网友 冯***丽: ( 2025-01-30 03:33:59 )

    卡的不行啊


最新书籍
随机推荐